《長期買進》讀後心得 - 42堂自制力投資課
圖片來源:作者自製 |
《長期買進》一書的作者,是政大財管系的周冠男教授。原本會擔心,教授寫的書會不會像是教科書,讓人讀來昏昏欲睡。沒想到,周教授的書相當接地氣,雖然引用許多學術研究,但舉的例子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市場商品,更添加許多有趣的小故事,一點也不生硬,讓人收穫滿滿,非常推薦一讀喔!
--本文作者--
我是洪哲茗,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CFA。出身理工科系的我,善於拆解金融商品、破除金融話術,不銷售金融商品,讓我更能夠客觀分析商品優劣,目前已為上百人進行財務規劃與諮詢,歡迎與我預約30分鐘了解財務規劃流程,了解如何為理財做最好的選擇!
投資的最大風險,是對自己一無所知
在周教授的自序當中,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、感觸最深的一句話。多數的投資人,知道投資理財要做功課,費盡心思追蹤市場第一手消息、上了許多投資課程、讀了許多理財書籍,往往把自己搞的疲累不勘,卻又無所適從。
周教授一開始就點出了這個根本的問題,並擬出10個投資理財前,必須先回答清楚的問題:
- 你的收入有多少?
- 你的支出有多少?
- 你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何?
- 短、中、長期目標有哪些?
- 預計幾歲退休?
- 希望退休每月有多少錢可以用?
- 短線操作績效有比別人好嗎?
- 主觀與客觀的風險承擔能力有多高?
- 完全了解金融商品的潛在風險與報酬嗎?
- 買進的金融商品,符合自身財務狀並能讓你達成財務目標嗎?
想想看,自己能清楚答出幾題呢?
依照我粗略的經驗,前3題能答出個大概的,或許有三分之一。而4~6題就算有答案,通常也都是胡謅,沒有具體的依據,能真的清楚答出的幾乎沒有。至於7~10題,即使回答「是」,在顧問的眼中,也多少有點「過度自信」的傾向。
投資要成功,先克服心魔
了解完常見的投資偏誤,周教授才將他的投資心法公諸於世 – 長期買進指數型ETF。而且,教授還大方承認,他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做的。本來,教授自認為是金融的專家,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,應當可以在市場中大割韭菜,卻沒想到原來自己才是韭菜。(延伸閱讀:基金跟ETF有什麼不同?理財小白該如何入門?)
這樣的經歷與我相當類似。想到剛進交易室的時候,意氣風發,準備將自己所學用來在市場大幹一場,不只幫銀行賺錢,也能幫自己賺錢。然而,隨著「經驗」的累積,當年意氣風發的神情越來越母湯,發現自己根本是拿著美工刀在跟機關槍大砲搏鬥,毫無勝算可言。原來,我才是那個最大顆的韭菜。(延伸閱讀:財務顧問也曾經是投資小白!我的人生第一檔股票竟然是…)
尋求客觀的專家協助
巴菲特:「千萬不要問理髮師,你需不需要理頭髮?」
周教授引用巴菲特的這句話,在書中大聲疾呼,認為台灣應該建立「獨立財務顧問」的制度。教授不僅在書中四度提到,要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,甚至以「購買金融商品,請洽沒有利益衝突的對象」為題,在書中特別列出一篇文來闡述獨立財務顧問的重要性。(延伸閱讀:顧問費用怎麼算?收入完全來自顧問費的獨立財務顧問收費模式(Fee-only))
這幾年的經驗感覺得出來,投資人大概都知道,因為牽涉到佣金,金融商品銷售人員的建議,未必能符合我們的利益。然而,多數人不知道的是,原來真的有不銷售金融商品的財務顧問。坦白講,對客戶來說,還是很難清楚辨識出建議品質的好壞,但是因為沒有銷售商品的利益,客戶願意先相信我們,成為彼此建立信任的開始!
隨著周冠男教授、台大財金系陳彥行教授等大力推廣,確實有越來越多人對於獨立財務顧問感到好奇,再次強力推薦周教授的這本《長期買進》,做為大家理財必備的教科書。
最近,我跟查爾獅的新書《頂尖財務顧問的48堂財商素養課》將上市,我們挑選48個實際故事,甚至包括我的親身經歷,希望讓更多人一窺獨立財務顧問的角色。
這邊就讓我老王賣瓜一下,我們這本新書,絕對也非常值得一讀。(延伸閱讀:《持續買進》與《精準投資》 – 持續買進,也要精準投資)
或者,你可以先參閱顧問服務項目,也可以與我預約線上了解財務規劃流程,相信能讓你對於獨立財務顧問,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與了解。
張貼留言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