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現在,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》:沒有最完美的遺囑,只有充滿愛
書中有一句話特別打動我:「沒有絕對完美的遺囑,只有充滿愛的遺囑。」因為遺囑的價值,不在於條文是否滴水不漏,而在於它能否真誠地傳達你的心意,為家人留下愛與幸福,而不是猜測與爭執。
以下,我想分享一些書中以及個人的體悟。
--本文作者--
我是洪哲茗,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CFA。出身理工科系的我,善於拆解金融商品、破除金融話術,不銷售金融商品,讓我更能夠客觀分析商品優劣,目前已為上百人進行財務規劃與諮詢,歡迎點我了解顧問服務項目,了解如何為理財做最好的選擇!
遺產稅,真的是重點嗎?
在我的顧問工作裡,常常遇到有人劈頭就問我:「哲茗,怎麼做才能繳最少的遺產稅?」這是一個合理的關心,但往往忽略了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:繳最少稅的方式,不見得是最符合你心中期望的分配方式。(延伸閱讀:申報扶養、勞退自提一定省稅?海外所得免稅?當心節稅反而損失更多!)
舉個例子,有位客戶希望盡量節稅,因此考慮把大部分資產提前贈與給長子。這樣的確能減少未來遺產稅的負擔,但問題是,他還有兩個女兒,而他其實心裡希望三個孩子能公平承接父母的心意。若只看稅務效率,結果可能造成孩子間的心結,反而違背了立遺囑的初心。
因此,我常提醒客戶:資產傳承不是計算數字,而是價值觀的延續。
不只是財產,而是愛
最近,我遭逢岳父驟逝,對於上面的問題更是深有同感。我在想,如果岳父能留下什麼交代,甚至留下對家人的感謝、祝福,是不是就能讓仍然在世、深愛這岳父的家人,更快地走出傷痛,並且微笑地面對這一切?
試想,如果我們要寫下人生的最後一封信,這封信的重點會是錢或財產嗎?
蘇律師強調:遺囑是愛的延續,可以承載的不只是物質,更是情感。它的價值不在於金額大小,而是能替親人留下最後的愛。
法律也能很簡單
讀到這邊,有人可能會想問:「立遺囑不是很麻煩嗎?」這往往也是許多人遲遲不立遺囑的原因。但書裡清楚說明了幾種常見形式:自書、公證、密封、代筆、口授,並整理了每一種方式的優缺點。
其實,行動並不困難,最重要的是「開始」。(延伸閱讀:信託是什麼?是不是有錢人才用的到?3分鐘看懂信託以及財務規劃的運用)
理財規劃的最後一堂課
![]() |
圖片來源:Freepik |
對我自己而言,立遺囑並不是「想太遠」,而是一種責任感的展現。它讓我們活在當下更心安,也讓所愛之人未來更安心。
《此刻,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》不只是一本談法律的書,更提醒我們:遺囑不是冰冷的紙張,而是最溫暖的陪伴。
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需要立遺囑,我真心推薦你翻開這本書。或許在讀完之後,你會像我一樣明白:立遺囑,不是因為我們害怕死亡,而是因為我們珍惜當下,並深愛身邊的人。(延伸閱讀:突然繼承1,000多萬遺產,該如何運用?要投資還是償還房貸呢?)
常見問題(FAQ)
Q1:立遺囑一定要等到年老或生病嗎?
A1:不需要。《此刻,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》提醒我們: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。提早規劃,能減少家人的不安與糾紛。
Q2:遺囑是不是只關於財產分配?
A2:不只是財產。遺囑也能承載感謝、祝福與人生交代,讓家人感受到愛的延續。
Q3:立遺囑時要先考慮節稅嗎?
A3:節稅固然重要,但書中提醒:繳最少稅的方式,不一定符合你心中真正的分配想法。最重要的是兼顧心意與公平,而不是只看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