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貸、育兒雙重壓力下,也能開始退休準備?看雙薪家庭的實例規劃
從焦慮到有方向:來看一對雙薪家庭的夫妻,如何突破財務壓力,讓他們在孩子與房貸間,留住了自己的未來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freepik |
北漂十多年,Aaron與Yumi除了有兩個漂亮的掌上明珠外,也終於在台北擁有屬於自己的三房公寓。只是,人人稱羨的背後,卻也藏著說不出口的壓力。
「我們好像每個月都有收入,但存款怎麼還是沒動?」
「退休離我們只剩20年了,可是現在根本無法準備…那要拖到什麼時候?」
「如果其中一人出了什麼意外,房貸跟生活要怎麼辦?保險夠嗎?」
這些逐漸浮上檯面的焦慮,讓他們下定決心尋求專業的諮詢。(延伸閱讀:房價高漲,薪水不漲,該幫孩子準備教育金還是買房頭期款?)
--本文作者--
我是洪哲茗,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CFA。出身理工科系的我,善於拆解金融商品、破除金融話術,不銷售金融商品,讓我更能夠客觀分析商品優劣,目前已為上百人進行財務規劃與諮詢,歡迎點我了解顧問服務項目,了解如何為理財做最好的選擇!
焦慮的根源:缺乏未來的財務藍圖
![]() |
圖片來源:freepik |
最令他們焦慮的是:這樣的狀態還要持續幾年?在這樣的情況下,退休金幾乎成為「不敢碰觸的議題」。
面對這樣的情況,協助他們的第一步,並不是開始尋找投資標的、或是請他們想辦法開源節流,而是詳細盤點收入支出、資產負債現況,並且設定具體的財務目標,透過模擬生涯資產的變化,擬定出未來的人生財務藍圖。(延伸閱讀:財務規劃流程 - 為什麼要做需求訪談?五個步驟大概要多久時間?)
經過模擬,我讓Aaron跟Yumi了解到,雖然未來5~10年不太能存下錢,但是守住過往的積蓄、透過良好的投資管理放大,家庭年收入只要能夠小幅增加,在房貸與教育金責任結束後,一樣來得及準備好自己的退休金。
有了清晰的財務藍圖,Aaron跟Yumi的焦慮頓時少了一大半。因此,我們設定了當時重要的四項執行計畫:
- 這幾年能夠收支打平,不動用到緊急預備金跟投資,就是達成目標。
- 為Aaron設定轉職的薪資目標。
- 將過往較為保守的儲蓄型資產,轉換為長期投資資產。
- 完成保險規劃,提高人身意外風險保障,並且控制保費支出。
接下來要做的,就是按部就班地執行。
金流管理與預備金,讓轉職不再是恐懼
Aaron其實一直在思考轉換跑道,收入也可望成長,但他一直不敢決定。
「如果我轉職、收入不穩、家裡要怎麼辦?」是Aaron猶豫不決的最大原因。
因此,我們在資產中保留一筆足夠6個月生活的預備金,並且為Aaron設定薪資目標,讓他找尋新東家或是協商薪資時,可以有更明確的方向,期間Aaron也數度與我討論收入狀況對於未來財務藍圖的影響。(延伸閱讀:夫妻 60/65 歲退休金存多少錢才夠?一張表揭開通膨的殘酷真相)
最終,轉職的收入空窗期只有一個月,實際薪資也略高於設定的目標,讓Aaron相當開心。而且,他還賺到一個意外的假期,能夠好好陪伴兩位「前世的情人」。
調整保障讓保費花在刀口上
![]() |
圖片來源:freepik |
過去Aaron和Yumi在資訊不清下,買了一些保障重疊、費用偏高的保單。但是隨著肩上的擔子變重,他們開始思考,每年繳這麼多的保費,可以在他們發生意外時,給出足夠的保障嗎?
要能回答這個問題,必須先釐清哪些是「不可承受」的風險,以及風險發生時究竟需要多少錢。接著才是檢視現有的保單組合,再依據風險缺口去調整。
最終,雖然無法大幅降低保費支出,但可以確保每一分保費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也讓Aaron他們不再因為「不確定有沒有買對」而焦慮。(延伸閱讀:我為什麼不買終身重大傷病險?改買定期險,讓你多存675萬!)
這幾年輔導Aaron跟Yumi的期間,也發生過不少一開始沒預想到的事情,例如:長輩想透過贈與贊助一些教育金、原本預計幾年後才要換掉的老爺車提前報銷。但是,因為有一份清晰的未來藍圖,以及一位了解他們的財務顧問,都能讓他們在事件發生時,為自己做出理想的決策。
或許很多人都像Aaron和Yumi一樣,明明有在努力、也很認真生活,卻總覺得:「為什麼還是焦慮?」答案可能不是「做得不夠」,而是你還沒有看到整體地圖。如果你也想從焦慮回到安心,歡迎與我預約30分鐘免費線上諮詢,讓我陪伴你從現況出發,一步一步建立屬於你的安心退休地圖。
常見問題FAQ
Q1. 如果現在真的存不下來,是不是代表退休就沒希望了?
A:不一定。你要看的不是「現在存不了」,而是你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存、可以存多少、會存多久。這需要透過生涯資產模擬來看,而不是只看當下的餘額。
Q2. 教育金和退休金要怎麼分配先後順序?
A:這沒有標準答案,先後順序是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而定。若是必須晚3年退休,可以讓孩子不用負擔學貸,你願意嗎?如果晚5年,你的答案會改變嗎? 所以,要能回答這個問題,必須要先有模擬生涯的財務藍圖。
Q3. 雙薪家庭這麼多壓力,有可能做長期規劃嗎?
A:其實越忙越需要系統化。重點不是完美規劃,而是看得見路線、知道每一步的意義。你會發現,這樣反而能減少財務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