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把時間買回來》:打造高產值與自由的生活系統

ifa andrew-thoughts on buy back your time

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——每天都在忙,從早開會到深夜回信、排報表、整理資料,但心裡總覺得重要的事還沒做?我們常說「時間不夠用」,但《把時間買回來》這本書提醒我們,其實真正的問題應該是——把時間用在了錯的地方。

時間,不是拿來填滿的,而是應該被設計與投資的。

--本文作者--

我是洪哲茗,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CFA。出身理工科系的我,善於拆解金融商品、破除金融話術,不銷售金融商品,讓我更能夠客觀分析商品優劣,目前已為上百人進行財務規劃與諮詢,歡迎點我了解顧問服務項目,了解如何為理財做最好的選擇!


錢與時間,誰才是籌碼

書中提出錢與時間「交易的三個層級」,透過這個思維框架,來幫助我們判斷「你現在的時間,花在哪一層級上」:

1. 時間換錢

你做多少事,領多少錢。這是大多數人工作的方式,但難以突破時間限制。

2. 錢換時間

你開始請人幫忙、建立系統,把低價值任務交出去。這是「買回時間」的開始。

3. 錢(資產)換錢

隨著長時間投入資產,有形的像是存款、股債投資組合,無形的像是課程、內容、品牌等,足夠讓我們不需要再用時間去換錢。

本書提及的一些方法,主要是落在第二層級,但是作者要大家別忘記,第三層級才是最終的目標。

至於要如何評估,是否值得用錢買回時間?作者提出一個簡單的「買回率」公式,給大家參考:

買回率 = 時薪 ÷ 4 (如果你年收入是 100 萬、工時 2,000 小時,時薪是 500 元,那買回率就是 125 元)

意思是:只要能以低於買回率的錢,外包掉一個任務,你就該這麼做,因為你省下來的時間,比那筆錢更有價值。


買回循環:審核-移交-填補

執行買回循環,最關鍵的是一開始的「審核」步驟,作者建議先鉅細靡遺記錄下自己一周的時間,並且用DRIP將任務進行分類:

ifa andrew-thoughts on buy back your time-1
圖片來源:作者自製

將R跟D象限的任務,依照買回率原則逐一「移交」出去,就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。

最後,有了多的時間,該如何「填補」,則是要依照自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去設計了。(延伸閱讀:《與成功有約》讀後心得)


買回時間,是為了買回人生

在本書的附錄中,作者提出他認為的生命七大支柱:

健康、嗜好、心靈成長、朋友、愛、財務、使命

買回時間之後,要讓自己更加專注在這七大支柱上,而非無所事事,才是買回時間的最終目標。當我們開始有系統地交出去低價值任務、騰出高品質時間時,才有機會去陪伴家人、鍛鍊身體、練習深度思考,如果我們一直被工作追著跑,哪有餘力經營這些?(延伸閱讀:《多少才夠》- 財務顧問的入門書籍與實踐方式


從一件事開始買回時間

ifa andrew-thoughts on buy back your time-2
圖片來源:freepik

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如果要挑一件事情移交或外包,那會是什麼?會是:

  • 請助理排行程
  • 請ChatGPT幫你統整筆記
  • 把影片剪輯交給外包團隊
  • 請顧問協助設計你的理財與資產配置

你想要的人生,是什麼樣子?每一小時都有它的價值。你不是沒有時間,只是還沒選擇好該怎麼用。(延伸閱讀:富士山攻略 - 住宿頂上富士館的時程安排與交通方式

如果是定方的客戶,我們有錄製這本書的三集影片,可以在我們的官方line帳號中索取影片連結,快速瞭解本書的內容。如果不是定方的客戶,歡迎訂閱定方的Youtube頻道,可以觀看較舊的說書會影片。

讓我們一點一滴,把時間變成自己的資產。


加入好友

加入定方官方LINE
即可索取限量免費300元財務健檢